壮族民间常用的乐器有唢呐、蜂鼓、铜鼓、大鼓、铜铙、铜锣及笙、箫、笛、马骨胡、天琴等。
其中天琴是壮族最古老的弹拨乐器,主要流传于广西西南部与越南交界的龙州、宁明和防城一带,已有上千年的历史。在壮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传说《妈勒访天边》中,壮族先祖妈勒就是弹着天琴去天边寻找太阳的。
铜鼓、马骨胡、葫芦胡、厚胡、小三弦、月琴、天琴等。马骨胡是壮族拉弦乐器,音色清脆明亮、悦耳动听,常用于独奏、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曲、说唱音乐、壮剧和布依戏等戏剧伴奏。
马骨胡演奏时采用坐姿,将琴筒置于左腿上或夹于两膝间,琴杆直立,左手持琴按弦,右手执弓在两弦间拉奏。
蜂鼓
蜂鼓,因鼓身其形似蜂而得名。是壮族、瑶族和毛南族混合击膜鸣乐器。又以横置腹前演奏而有横鼓之称。壮族还称岳鼓。瑶语称勐啯、如叨。毛南族称长鼓。此外,还有腰鼓、瓦鼓 、黄泥鼓之名。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。
壮族的乐器有天琴、马骨胡、蜂鼓、铜锣、铜鼓等。天琴由乐器发声谐音而得名,形制独特,历史悠久,音色圆润明亮,常用于独奏或为歌、舞伴奏;马骨胡形制与奚琴类型的乐器相似,常用于独奏、器乐合奏或为说唱音乐、民间歌曲、壮剧和布依戏等戏剧伴奏,音色清脆明亮、悦耳动听。
马骨胡,壮族拉弦乐器。
马骨胡是壮族拉弦乐器,因琴筒以马骨制作而得名。
主要流行于广西左右江一带,多为壮族独脚戏伴奏,亦可用于独奏、器乐合奏、地方戏曲和说唱音乐伴奏,在民乐中也可作为高音乐器。
马骨胡相传已有二百余年历史,最初用于节日串寨演奏,称“游院”,亦即壮族民间器乐合奏“八音”的早期形式。
后来用于壮剧伴奏。
壮族乐器扁担。
扁担是壮族互击体鸣乐器,独特的民间乐器,源于劳动工具和日常生活。常用于壮族民间舞蹈伴奏。在全国各地区都分布广泛,主要用于原始农业,现代农业很少用了。
扁担舞流行于广西红水河畔的都安、马山和桂西的百色、巴马一带。春节期间,壮族的男女老少便欢快地跳起扁担舞,舞者两人一对,每人手执一根扁担,围在长凳或舂米木槽旁,边击、边歌、边舞,用扁担两端互相撞击或敲击长凳,发出咯咯嗒嗒的和谐音响,节奏复杂,舞姿多变,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。
版权所有: 乐之音商城 | Copyright 2009-2025 ©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ICP备案证书号:渝ICP备19010173号-36